首页

足踩踏努力实现网络

时间:2025-05-25 20:14:44 作者:春灌累计供水463亿立方米 浏览量:31380

  春灌累计供水463亿立方米

  抗旱保灌的同时,全力防御“龙舟水”

数据来源:水利部   制图:张丹峰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春灌已近尾声,全国累计灌溉供水46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近4亿亩;5320余处大中型灌区充分发挥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累计灌溉面积近3亿亩,为保障夏粮丰收提供了支撑。今年冬小麦主产区受旱较严重的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份386处大中型灌区累计灌溉2713万亩,灌水量超30亿立方米。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1%,江河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特别是西南地区去冬以来、北方冬小麦主产区3月以来,降雨持续偏少,叠加高温大风天气,土壤失墒加快,耕地受旱较常年同期略偏重。

  水利部滚动会商研判旱情形势,近期针对山西、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8省区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针对广西的应急响应已终止),派出10个工作组赴一线调研指导抗旱工作。

  科学调度保障水源。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用水调配,确保流域内灌溉用水。针对局地旱情,今年黄河中上游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6亿立方米,长江上游水库群累计向下游补水380亿立方米,全力保障灌区和下游沿线城乡用水。

  加快完善灌排设施。去年中央投入超1000亿元实施1300多处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项目。各地抢抓时机开展冬春修,加快完成灌区项目和灾毁灌排工程修复,解决渠道输水不畅、卡点堵点问题,补齐灌排体系短板,4257处重点水毁水利设施基本完成修复,春季农业生产中已发挥效益。

  坚持实施科学灌溉。建立受旱区域大中型灌区灌溉保障情况台账,指导地方逐灌区摸排冬小麦等作物所处生育期、需水量、灌区可供水量,摸排待播地缺水缺墒情况,以旬为周期滚动预测作物时令灌水需求,结合水源及预期来水情况,分析研判未来供水保障能力,提前做好水源调度。坚持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灌溉。

  在做好抗旱保灌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龙舟水”防御。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受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北抬共同影响,我国华南地区极易出现持续性、大范围的集中降雨过程,易引发珠江流域性洪水,俗称“龙舟水”。

  水利部坚持预防为主,开展流域水旱灾害防御监督检查,协助地方排查度汛安全隐患。4月底前已基本完成水毁设施修复,督促个别未完成修复项目加快施工进度,逐一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6月1日起,我国南方地区将进入主汛期。水利部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掌握洪涝干旱致灾风险,守住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底线。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5日 第 02 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超强台风“康妮”来袭 浙闽等5省市将现持续性强风雨

什么是不能变的?就拿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比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准备工作中,这句话历经长时间讨论的出炉过程,强调“这一重要论断是非常关键的”。再比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以贯之。总书记也回应了那些试图分出二者轻重的关切:“没有单打一,没有一点论,这一点什么时候都没有动摇过。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要搞孰轻孰重。”

“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湖南行启动

据了解,广州市国际新锐设计师联盟由一众年轻海归设计行业精英共同成立,汇聚海内外多所名校校友会,以及各国内外知名企业力量,旨在推动国际力量在地生长。该联盟将紧扣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发展的国际化需求,未来通过国际设计交流、人才培养、产业对接和设计孵化等多项行动计划,引领新锐设计师“走出去”,虹吸全球顶尖设计力量“留下来”,推动广州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旺起来”。

习言道|从三对关系,读懂习近平的两会关切

贵州绥阳:黄桃丰收

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不等式,决定了发展全过程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看农业,推广应用节水良种、滴灌喷灌等,粮食连年丰收前提下,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看工业,工艺流程创新,一水多用、循环用水,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93%。看日常生活,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节水型城市、节水型高校不断涌现,2023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内。合力拧紧水龙头,水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中国气象学会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在青岛举行 专家共商气象科技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完善。落实《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政策法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河湖林草保护责任到人。2017年,西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现河流、湖泊全覆盖。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强化水域岸线管控,维护河湖生命健康,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全面推行林长制,初步构建起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不断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2020年,与青海、云南签订《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2021年,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制定实施《关于建立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生态检察司法保护跨省际区划协作机制的意见》,实现青藏高原协同保护。不断完善监测监察考核体系,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在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35个公益诉讼检察联络室,提升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执法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